一、项目活动背景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主体建筑于 2006 年 12 月竣工,建筑面积 7179 ㎡,设计展示面积 4342 ㎡,标本库房办公区、其它配套设施面积 2837 ㎡, 建成后将具有科普、公众教育、展示、展品收集、收藏与保护和学术研究功能的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精品博物馆。整个博物馆设计的主题体现“人·大熊猫·自然和谐”,让公众在游览、娱乐的同时了解濒危动物的状况,激发环境保护及动物保护意识、启迪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二、项目范围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包括对整个布展面积内的总体策划、整体布局、展项内容、展示方式和手段、数字及多媒体系统运用,实现基本学科、应用技术、前瞻科学为一体并对整个展厅所具备的展示功能进行方案设计及后续的方案细化完善,进行施工装修、综合布展等内容。
三、项目内容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布展总体策划及布展制作:展陈大纲及布展策划、布展方案、展墙平面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布展施工制作;布展配套电气、安防、灯光、音像、互动等设施设备采购安装;文案、音频、视频制作等内容。
1、设计内容
具体布局详见《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展厅平面图》(附件 1)。
该布展设计方案由展陈大纲、布展策划、布展工程设计组成,其中:布展策划方案包括布展主题策划定位、设计思路、视觉色彩等。布展工程设计包括布展方案、展墙平面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设计工作。
2、布展及施工项目主要内容
布展及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布展施工以及配套电气、安防、灯光、音像、互动等满足布展功能的所有设施设备安装、采购。
四、项目建设标准及要求
1、展示定位
1.1、展示内容定位以展示“人·大熊猫·自然和谐”之间的相互关系,聚焦科技创新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可持续发展融基础学科、应用技术、前瞻科学为一体,强调以互动、体验、参与的方式引导观众进行探索和精神文明的熏陶。
1.2、展示形式定位将以人为本、满足人的愉悦体验作为核心。展陈设计结合当代人的观感需要和审美情趣,将展示内容转化为个人体验,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参观者的需求。
1.3、展示特色定位以突出成都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人文、科技为特色,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集中展示天府文化、生态保育、物种进化等方面科学发展优势和特征,使参观者感受到四川尤其是熊猫基地在熊猫保护计划和探索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
2、教育定位
2.1、人群定位
广泛面向社会公众,其中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科普场所,能够尽量扩大参与面,从而扩大影响面。
2.2、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发挥该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优势。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不可或缺的手段。
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教育形式,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3、服务定位
3.1、旅游服务窗口
依托熊猫基地的特色,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着重介绍四川尤其是熊猫基地在熊猫保育计划的深厚科技研究底蕴与特色文化,突出其独特自然环境中科技扮演的重要角色。积极与周边省区、馆际、资源景区等旅游线路组织合作。把该馆打造成为游客来四川成都旅游的必游景点,使之成为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3.2、公众休闲娱乐
了解公众的参观需求,加强该馆休闲娱乐的参与性与体验性,配置高质量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好的科技交流与休闲旅游平台。建设以休闲旅游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将使该馆与社会的沟通更为切实有效,确立该馆作为“博物殿堂、科普景区、休闲旅游”的新定位,在该馆打造旅游新名片的同时,营造一个科学、温馨、快乐、舒适的休闲氛围,使该馆更加贴近大众,更加贴近生活。
4、游线
4.1、博物馆内的参观路线有主、次之分,按照主线参观尽量避免路线重复,避免游客拥挤、交叉,但同时游客也可以按照次线参观,随时可以到达任何一个区域。线路规划要求流畅、避免重复,同时应考虑残疾人参观便利。
4.2、建议游览路线:外围环境——欢迎与导览——VIP 影厅——熊猫历史长廊——熊猫世界——休闲之所——天生尤物——帮助之手——熊猫之友——儿童中心——礼品店——科普教室。
4.3、其中,重点主题展示区域是:天生尤物、帮助之手;此外,作为衔接室内外参观场景与大熊猫博物馆形象重要展示区域的“欢迎与导览”(接待大厅)也是重点表达位置。
4.4、投标人可按照自身策划思路重新对展区名称及楼层布局进行调整,天生尤物、帮助之手、欢迎与导览三个重点展区的内容必须全部响应,但是可以根据自身策划调整展示方式。
5、分区
5.1、一楼
A.外围环境营造
【传播目标】通过氛围营造,让游客提前进入博物馆环境,在心理上做好参观准备,并有想进一步了解大熊猫的渴望。
【观众体验】创意的设计,有让游客可以拍照留念的冲动
【展区描述】参观博物馆的游客将惊讶于一座置身于基地优美环境中的现代与艺术结合的建筑。建筑的外围区域可以适当营造大熊猫野外栖息地氛围同时考虑到亮点的设计(例如:绿植、树洞、雕塑、喷水池等),让游客愿意拍照留念,带回去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
B. 欢迎与导览
【传播目标】欢迎游客来到博物馆
【观众体验】回答游客提问,帮助其制定游览计划,预览整个博物馆。
【展区描述】通过入口游客来到博物馆的欢迎与导览区,迎面看到的是有大熊猫特色的,有视觉冲击的展示效果,但此处是游客集散区域,要方便游客穿行。随后游客来到服务中心区域,可以暂时休息,可以寄存行李,可以向工作人员咨询博物馆的体验游览计划。
C. 儿童中心
【传播目标】儿童参与体验熊猫相关的游戏和活动的特殊地点,激发对大熊猫和环境的关注和感情
【观众体验】专为儿童提供特别设计和制作的体验,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安全而有趣的场所
【展区描述】着重为孩子及其父母打造强烈难忘的展示体验。在这里,获取信息处于第二位,重在调动的情感,帮助他们与大熊猫建立起深厚的个人联系。互动有趣的游戏结构,安全但充满探索的环境,让孩子们化身为一只大熊猫,在这里可以参与各种与大熊猫相关的特色游戏及活动,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小朋友的灵感,影响其心灵。
D. 熊猫之友
【传播目标】了解全球为保护大熊猫所做的努力,让游客加入保护行动中,宣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观众体验】游客通过互动项目为自己规划今后的环保行为
【展区描述】大熊猫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种”,保护它的栖息地同时也保护了其他珍稀濒危物种。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很多行动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体验互动项目,提升环保意识,规划今后的环保行为。
同时,游客也可以了解到大熊猫的最新消息,了解到单位和个人的认养信息,有机会加入“认养大熊猫”的活动,还能通过电子终端邀请家人、朋友和同事加入保护大熊猫的行动中。
F. 礼品店
【传播目标】游客购买礼品带回做纪念的同时,环保理念再次重申
【观众体验】特色的大熊猫商品,吸引游客购买;特别的展示与产品结合,让游客产生保护大熊猫,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展区描述】主题内部装饰和产品展示,合理利用三维空间,“书店”与“礼品店”的结合,开放式货架,这里有以熊猫为主题的各种价位商品,以及大熊猫相关书籍、学术论著等。在礼品与货架之间,有图文板及多媒体展示,有环保行为倡导,在游客选购商品的同时,让环保理念再次影响游客的行为。在此区域设立简单的阅览区,有免费大熊猫书籍供游客阅读。
G. 科普教室
【传播目标】提供多功能会议室、科普教室和展示空间
【观众体验】根据场馆发布的消息预约参与主题活动
【展区描述】每间科普教室可设计不同的功能,可提供多人会议,可开展各色科普主题活动,设计风格简单大方,便于根据活动主题,活动人数灵活布置空间。同时,教室需具备视频系统(包括可视会议系统、投影、电视等);中央控制系统(包括电脑、矩阵等);音效系统(包括音响、话筒、功放等);桌椅等。
5.2、二楼
A. VIP 影厅
【传播目标】为想深入了解大熊猫的高级体验者带来不同凡响的影视盛宴
【观众体验】观看 3D 或 4D 电影
【展区描述】此影厅的设计风格可采用生态自然手法,从博物馆大厅通向二楼影厅的楼梯开始氛围营造,让游客置身于熊猫世界,通过一系列环境变幻,引导游客进入此影厅,观看大熊猫 3D/4D 影片,让游客从开始到结束,都仿佛来到了熊猫世界,与大熊猫有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同时,需具备视频系统(包括 4K 高清电影放映机、配套幕布等);中央控制系统(包括电脑、矩阵、视频监控系统等);音效系统(包括影院音响、话筒、7.1 声道功放等);影院灯效系统(包括射灯、帕灯、光束、追光、造型灯等)。
5.3、三楼
A. 熊猫历史长廊
【传播目标】让游客对大熊猫的历史有所了解
【观众体验】通过高科技手法,让游客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大熊猫的历史变迁
【展区描述】三楼长廊区域,采用高科技手法展示大熊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此展区将探索大熊猫在中国的悠久历史,是我们的珍贵财富,特别是在四川省,以及大熊猫在当地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发展,逐渐威胁到了大熊猫的生存。为了大熊猫能继续生存下去,中国和世界付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将来大熊猫回归到野外,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用多媒体项目将让游客穿越时空,体验不同空间和时间的感受。此区域游客不宜长时间逗留。
B. 熊猫世界
【传播目标】介绍大熊猫自然历史故事、栖息地,阐释大熊猫与其自然栖息地间的相互关系,传达出大熊猫与其他物种相互关联的讯息
【观众体验】沉浸式和半沉浸式环境,动态步行或自动穿行体验,从“熊猫的视觉”来发现周围环境
【展区描述】游客在此区域可以看到大熊猫的野外生活环境以及伴生动物。这些展品将从“熊猫视觉”来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环境,带游客一起走进大熊猫的世界。
照片、壁画、模型、复制品、剥制的动物标本让游人身临其境,见到生长生活在偏远中国西南山地的独特动植物,整个生境中的动植物将在此被阐释,而重点又在于各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透过大熊猫的食物——竹子的多少,游人可了解到季节的变化,对它们生存的自然和人为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动物分布范围的变化。此区域的参观路径模拟野外栖息地的自然状态。
C. 天生尤物
【传播目标】展示大熊猫的独特之处,探索科学研究
【观众体验】吸引游客“自己动手”参与科研活动
【展区描述】游客在身临其境地了解大熊猫的栖息地后来到天生尤物,这个展区主要是帮助游客探索和了解大熊猫与众不同的特征,如大熊猫的头骨、矢状脊、臼齿、伪拇指、消化道、发情、繁殖、育幼、皮毛等。游客在这里能亲身体验到大熊猫研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野外科考和实验室研究。从野外与熊猫一起生活数月的野外研究员到微观水平了解个体差异的种群遗传学者,游客们将利用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亲自动手得到重大发现,从而了解到大熊猫生物学、生理学、繁殖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D. 帮助之手
【传播目标】回顾大熊猫保护工作的历史,中国和世界大熊猫的保护计划
【观众体验】游客在线访问国内外保护机构、单位,了解中国和世界为保护大熊猫所做的努力
【展区描述】探寻大熊猫在中国尤其是在四川漫长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大熊猫在该地区文化积淀中所起的作用。在这里有人与熊猫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正在进行的工作。熊猫基地在大熊猫繁育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将得以展现,同时也会介绍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目标和内容,让游客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种群基因多样性的需要与保护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的需要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引出大熊猫保护的两种方式: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并开始威胁到大熊猫的生存,游客也将看到大熊猫历史分布范围和目前狭小分布范围的对比。中国及全世界都在积极加入保护工作行列,游客可以“在线参观”世界其他从事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机构,包括国外动物园、大学等。
E. 休闲之所
【传播目标】游客在参观之余尽情放松休息
【观众体验】品尝熊猫饮品和糕点,让自己置身于熊猫国度
【展区描述】从熊猫世界展区走过,沿路步入户外,依然是风景秀丽、自然生态的真实户外环境,不远处隐藏在环境之中的是一个熊猫特色的咖啡小屋,小屋的设计与环境协调一致,游客可以坐在小屋里,也可以置身于周围环境中,喝着饮品,阅览有关大熊猫的书籍,享受着阳光,看着户外的一切,仿佛自己就生活在熊猫国度里。
5.4、关于 VR/AR 技术和合理应用:
说明:充分利用现代展示技术如 VR/AR 互动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进入各种大熊猫生活体验,该项技术应合理运用并穿插于各主题展区中。
【传播目标】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大熊猫立体感受,视觉的冲击,身体的感知【观众体验】利用智能多媒体技术,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对大熊猫有更立体的感受
【展区描述】一方面,采用东方“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将 VR/AR 等智能技术以及多媒体展示技术引入场馆设计与呈现,另一方面,融合西式简约艺术设计手法,注重使用便利性,在“回归”自然同时,以简约科技感实现“跨越”式的冲击美。以大熊猫为主要视觉形象,将熊猫栖息环境中竹子、树木等填充于场馆各方设计中,与园区景观和博物馆整体设计风格和谐搭配,体现主题思想。
6、布展文案策划要求及重点
6.1、主题策划要求
高起点谋划布展主题。策划文案具备前瞻性,要突出文化特色,体现熊猫元素,根据布展策划定位,分别确定各个展厅布展主题,布展面积及展现形式。
6.2、展陈大纲要求
在采购人不提供相关资料(或中标后根据布展需求提供必要的资料、素材)前提下,供应商自行收集资料,完成布展文案创作,确定展厅每一展墙区域展览文案内容。
中标人须将创作的布展文案交予采购人审核通过。
7、布展设计方案要求及标准
7.1、布展文化设计
根据布展定位及各展厅主题,提炼出具有大熊猫文化特色的布展元素,融入布展方案设计,使本项目展厅具有首创性、专属性、唯一性的特征。
7.2、展览展示设计
对本项目《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展厅布展平面图》等(见附件 1)图纸中布展层,具体要求如下:
7.2.1、在布展设计中融入大熊猫文化元素。
7.2.2、合理规划布展流线,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7.2.3、布展设计应严格遵循采购人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影响建筑安全(在不影响建筑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更改现有建筑布局)。
7.2.4、布展设计方案需完成布展总平面、参观流线、重点展项分布等彩色设计图纸,提供每个展厅内各个视角 3D 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