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它涉及的领域很广泛,既有艺术性,又有科学性,既具社会性,又具商业性,因此,可从多方面进行分类。
按动机和机能分:观赏型(博物展、艺术珍宝展、自然展等)、教育型(各类成就展、历史纪念展、纪念展等)、推广型(各类成果展、发布会等)、交易型(交易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等)。
按内容分:综合型展览、专业型展览、会议型展览等。
按地域分:地方性展示、全国性展示、洲际性展示和国际性展示等。
按级别分:国际性展示、国家级展示、省级展示、部级展示、市级展示等。
按规模分: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等。
按时间分:长期性展示、短期性展示、定期展示、不定期展示、永久性展示、临时性展示等。
当然,从大的功能定位区分主要是三大类:文化空间展示、商业空间展示、专题空间展示(又称大型综合博览会展示)。
下面我们就对这三大类进行分析。
(一)文化空间展示
1.概念特征
大多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年举行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并且相对长期稳定。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空间展示和专题空间展示大相径庭,其区别在于文化空间展示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和保存艺术珍品的展览活动,并且展览时间较长,甚至是永久的展示。
2.发展过程
大凡文化空间展示,一定代表一个年代或者一个区域的历史人文。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开始,当商业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人们就会用文字或图画,甚至生活、生产中的器具来记述早期的文明。这些可能是对先民日常生活劳作的平铺直叙的记录,也可能是早期人类艺术情感萌发而留存下来的艺术品,又或者是早期人类刻意留给后人作为历史文明见证的物件。这些文字、图画或物件从它们出现的那一刻起,就被人们有意无意地保存甚至供奉起来。这些保存在岩壁、墓穴之中的遗物,应该算作最早期的“文化空间展示”,它比商业空间展示的历史更久远。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都在特定的空间里有所保存,有的是统治阶级为了记述名门望史而留存,有的是布衣草夫随意的民间收藏。当然,能保留至今的大多是名门望族的文化遗产,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风格特色,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分析前人的很好的依据。
人类不断进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异域文化相互交融,进而影响人们在保存文化艺术物品时不仅仅考虑流传后人,而是更多地向异域文明展示自身,这使得文化空间展示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20世纪初以后,一些发达的国家渐渐开辟出更多的艺术馆、博物馆等专门用作文化展示的空间,为保存和展示人类文化宝藏提供完善的建筑空间。
早期的艺术馆、博物馆等大多将传统建筑加以改造,转而对外开放,观众群从贵族雅士慢慢扩展到普通民众,如巴黎的卢浮宫、凡尔赛宫等,这些宫殿本身就是无价的艺术珍品。法国宫廷的贵族们收藏了世界各地的绘画、雕塑以及其他宝物,原本这些奢华品只是家族积累的财富,但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这些珍品成为公开展示的展品,成为大众和社会共有的财富。这种改变促使人们不断更新展室的设备环境以保护珍品,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其中的典范便是卢浮宫的现代化改造。
卢浮宫曾经是法国王族的私产,气势宏伟,古典精致,是洛可可式的经典建筑作品,室内空间高大开阔,雕梁画栋,极尽繁琐之能事,令人眼花缭乱。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推动和王权的倒台,卢浮宫终于向民众敞开了大门。随着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多,古建筑的公共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民众参观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邀请贝聿铭先生主持改造卢浮宫,要求是在不损坏和不影响古建筑的结构和原貌以及环境的前提下,扩大公共服务空间,满足现代展馆的参观需求。于是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从此屹立在卢浮宫的广场中央。玻璃金字塔下面是新扩建的公共服务区,它与原有的建筑群贯通,使卢浮宫真正成为一座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完善的艺术博物馆。
二战后经济的复苏,使人们更热衷于对艺术的追求,一批“高技派”的新兴艺术展览馆应运而生,如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美术馆东馆等。新派的文化展示空间更注重建筑本身的空间流线,更加简洁,运用大量新的材料来突出个性品位。这些现代化的展馆建筑带给人们奠大的惊喜,也带来了怀旧情结,给展馆建筑空间注入了新的血液。人们越发喜爱这种既能回味传统又能感受现代思维的表现形式。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是个典型的新古典主义作品,它将老的车站改造成新的艺术博物馆,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悠长。在原有拱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师增添了许多象征古文明的现代构造隔断墙,利用这些墙体将大厅空间分割成若干侧廊小空间。丰富的质感塑造和肌理变化使博物馆既有古典宫殿的金碧辉煌,又有现代空间的块面结合。馆内陈设的展品根据年代和流派分区展示,并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