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是指人体与活动空间的各种适应条件,这些条件用以符合人类的生活机能,是人、人造物、环境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人体工程学起源于二次大战,其目的是通过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创造一个效能、安全及良好的工作与生存环境。在展示设计中,人体工程学为正确解决人、展品和展示环境三者的关系确定了各项设计标准,为人体在展示活动中的行为状态和适度确立了各种数据。在展示设计中,必须以人体的尺寸为基本标准点,人的活动范围和行为状态所构成的尺度是确定其他设计尺度的标准,如展示设计中的尺度,道具尺度、展品陈列尺度等均以人体尺度为标准基点。人体尺度的测量数据,是通过对大量人体实测后,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处理、总结出来的规律。在具体的展示设计中,展示的场地、通道和其他活动区应选择人体中最大的数值作为依据,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地保证较多人的需要。
人体尺度的测量,应包括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两个方面。
静态尺寸是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所测得的人体结构尺寸,如头部、躯体及四肢的标准位置等。一般在立姿、坐姿、跪姿、卧姿四个状态下测量所得。
动态尺寸是人体处于各种动作和动作幅度所需空间状态下所测得的各人体机能尺寸。在展示设计中,为了使人的机能系统能最有效、最方便地满足信息传达与交流,就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标准。
展示空间与人的尺度
展示设计中,展示空间尺度是指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和垂直陈列高度这两个基本尺度要素。展示空间平面尺度又称陈列密度,是指空间分割与组织、展品和道具所占展厅地面与墙体面积的百分比。在展示设计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对陈列密度进行展示性质、功能效用、人流量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适当的密度。如密度过大,可能会造成参观人流的拥挤,使参观者容易疲劳,也会造成参观者心理紧张不安,影响展示的传达和效果。陈列密度过小,会使展示活动空间显得空旷,展品显得贫乏。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大型展示活动空间的陈列密度以300-/0-50%比较适宜;小型展示活动空间的陈列密度以不大于60%为宜。在展示活动中,陈列密度的大小与展示场所的跨度和层高有直接的关系,还受展品大小、展品陈列柜高度、参观者人数以及给予参观者的观看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如展示空间比较宽敞,跨度和层高都比较大,陈列密度大一些也不会显得拥挤,相反,陈列密度一样,展示空间的跨度和层高较小就会显得拥挤;同样,如果展品尺寸较大,参观者可视距离又近,就会显得空间很拥挤;如果展示规模大,参观者人数多,那么陈列密度就要相应减小。展示中的陈列高度,是指墙体面和版面上展示陈列区域的高度,它受参观者视角的限制,一般在地面以上的80-250厘米之间,为参观者的最佳视角高度。如果按我国人体的平均高度168厘米为计算尺寸,最佳陈列高度应在112-172厘米这个区域,它可作为参观者的黄金区域,陈列重点展品,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示道具与人的尺度
展示道具的尺度是由展品、环境、人以及道具的结构、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决定的,尺度制定的标准也应对各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一般情况下,展示厅内的挂镜线高度为350-400厘米,立式高展柜为180-220厘米,矮展柜总高为110厘米左右,高展台高度在40-90厘米,矮展台高度在10-25厘米。在展示活动中,还应根据展示内容考虑到参观者的年龄、性别等特征,确定各种展示道具的具体尺度。展示活动是视觉活动,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能力,是人类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人的视觉因素是决定展示设计效果的关键,对视觉特征的了解掌握和研究关系到展示设计的成败。因此,我们要对视觉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找出视觉的运动规律。
(1)视线的水平移动比垂直移动快。
(2)水平方向尺寸的判断比垂直方向准确。
(3)视线移动方向习惯上是从左向右,自上而下。这一规律主要是受书写阅读的影响而形成的,受这一规律影响,认为按重要程度一般可将视区的顺序排列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阅读习惯是跳跃式的,一行文字跳跃3-7次比较合适,一次跳跃的距离大小与文字内容的熟悉程度有关,一般为两三个词的距离。
(5)接近性法则:黑点的上下间距比水平间距小,在视觉上感觉黑点排列成纵向的六列。
(6)相似性法则:将接近性法则图中的第二横向和第四横向黑点变成空心圆,即有感觉排列方式变为黑向各两行。
(7)连续性法则:由于视觉的连续性,感觉黑点排列成曲线的形式。
(8)封闭性法则:感觉在图中的三个黑圆点中间放了一个白色的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