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展览业的发展,我国展馆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展馆面积的迅速增加,从硬件上满足了会展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以往有展无处办的尴尬困境,为主办方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过热展馆建设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盲目性,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展览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展馆供需失衡
目前我国展馆室内、室外展览总面积己达到500多万平方米,远远超过“世界展览王国”
德国的250万平方米,而且还有一些城市的大型展馆正在计划或筹划建设中,展馆的供给大大超过展会的需求。展馆闲置状况严重,使用率低下,目前我国展览馆的平均使用率仅有10%左右,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北京也只有35%,上海为50%,而国外展馆的利用率指标可以达到70%以上。展馆规模急剧扩大,平均收入却逐年下降,许多展馆入不敷出,已经成为城市财政的巨大包袱。同时,各个展馆为了生存需要,加强了对会展资源的争夺,使会展资源不断分流,并降低了对办展主体的资质审核,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会展业的无序竞争。
许多地方政府追求一步到位,展馆建设缺乏准确的规模定位,普遍出现了大型化趋势。展览资源是有限的,大型展览更是稀缺资源,我国的大型展览多数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很少有大型展会的举办。为规模有限的展会而去筹建大型的展馆,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展会的视觉效果。
2)展馆功能失当
展馆的基本功能就是承办展会,为会展市场服务,而我国展馆过分追求特殊造型,强调外表美观,实用性不强、有效面积低下,所供非所求。例如,广交会琶洲展馆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实际用于展览的面积只有15万平方米,同时,许多展馆的内部展厅高度无法满足大型特装展会的要求,展馆层面的承重设计不足,一些柱式结构也严重影响实际的展示效果。专业性场馆的缺失,导致很多城市无力承办一些高档次的特定类型展会,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展览业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影响了展览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现代大型展会的成功举行,不但要求展馆自身具备良好的办展功能,同时也要求展馆周边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一些城市对展馆建设本身异乎寻常地重视,而忽视了展馆周边的商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通讯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展会的顺利举办和展馆的正常运营。